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學者領導的研究項目過去數月榮獲多個權威機構的資助,讓他們在科學及專業領域繼續革新,為社會締造更美好的將來。

預防勝於治療

新冠肺炎席捲全球超過一年,卻提醒我們應更重視自身健康,預防疾病侵襲。

黃秀娟教授參與「GIVES-21」。

全球炎症性腸病發病率正急劇上升,其中「克隆氏症」可影響患者的口腔至肛門,帶來嚴重生命威脅。為減輕大眾對炎症性腸病的憂慮,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黃秀娟教授麥詠欣醫生聯同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及29個新興工業國家開展一項針對21世紀全球各地炎症性腸病流行病學的研究「GIVES-21」。

中大醫學院是亞洲首間獲得赫爾姆斯利慈善基金支持的研究學府,多年來已進行多個與炎症性腸病相關的研究,以找出此病的致病原因,其中包括腸道微生態失衡。研究團隊早前已發現重新調節及恢復腸道微生態平衡是加快治癒新冠肺炎康復者後遺症的關鍵。在慈善基金支持下,研究團隊將進一步開發透過調整腸道微生態來預防及治療克隆氏症的方法,為現代流行病帶來新啟示。

癌症及老齡化亦是人類健康的兩大威脅。根據世界衞生組織資料顯示,癌症是位列全球主要死因的第二殺手。

王昭春教授(左)與秦嶺教授(右)同為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卓越學科領域計劃」的得獎者。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教授王昭春教授帶領的跨學科研究團隊最近成立了「分子生物探針醫學工程中心」,透過系統性分析細胞表面新型抗原決定體在三種常見亞洲癌症中的作用,包括肝細胞癌、鼻咽癌及肺腺癌,尋求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的秦嶺教授針對因老齡化導致的骨質疏鬆症及骨折問題,開展了老齡性骨骼系統退化及再生策略的研究。兩人的研究最近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卓越學科領域計劃」資助,期望將新發現轉化成臨床應用。

跨學科研究亦獲認同

除了創新科研,中大的跨學科研究亦獲認同。十位中大學者憑卓越成就最近獲香港研究資助局(研資局)授予多項名銜,當中三位獲頒「傑出青年學者獎」、三位獲得「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傑出學者獎」及四位獲得「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研資局研究學者計劃」獎項。

當中獲表揚的包括信息工程學系教授趙常宏教授,他憑有關解決最優潮流(Optimal Power Flow)的高效方法研究獲頒「傑出青年學者獎」;主力研究國際經濟法的法律系教授Bryan Mercurio教授,聯同致力於古埃及和歷史學研究的蒲慕州教授獲頒「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傑出學者獎」。另外,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教授沈建法教授的研究有助辨別和分析應用於城市發展的遷移模型誤差,獲頒「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計劃」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