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氣候變化、貧窮、衝突等問題,世界各地必須群策群力,實現可持續發展。香港中文大學(中大)亦積極響應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為學生提供可持續發展議題的課程及學習體驗,栽培有社會責任感的領袖人才。

四大洲院校聯袂推動人才培訓 共圖可持續發展

中大參與由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和國際高等教育資訊機構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QS)聯合發起的「Future17可持續發展目標挑戰計劃 」(Future17)。成員包括來自四大洲的國際高等院校聯盟︰中大、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南非斯泰倫博斯大學和巴西聖保羅大學。

計劃為網上課程,讓學生透過為聯合國 17 項可持續發展目標有關項目設計解決方案,以發展應對 21 世紀全球挑戰所需的技能。

學生組成跨院校、跨領域團隊,參與由企業、慈善機構、非牟利組織及公共機構制定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項目。在學者和業界導師的指導下,他們需分析可持續發展面對的挑戰,以創新思維設計解決方案,並提交網上報告,展示學習成果。

中大常務副校長陳金樑教授強調:「二十一世紀的高等教育必須回應當前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Future17為學生提供難得的機會與其他國際院校的學生及組織合作,共同解決現實生活遇到的問題。我們期望參與計劃的學生除了獲得寶貴的經驗及嶄新知識外,亦能秉承和弘揚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未來建設更美好的社會。中大很高興能夠參與Future17,推動國際協作,更藉此體現了《中大策略計劃2021–2025》定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大學通識教育部副主任戴沛權教授認為計劃有助學生了解推動可持續發展的複雜性,意識到唯有各界攜手合作,才能找出切實可行的辦法。「每個人都可以發揮作用,不僅通過他們自己的職業,還可以通過調整生活方式,攜手創造一個兼具經濟活力、社會公平和環境可持續性的世界。」

Future17把多元文化、教育背景的學生聯繫起來,與國際機構合作,為可持續發展目標集思廣益。

放眼全球 知行合一

中大學生透過計劃收穫了實踐可持續發展目標所需的技能和寶貴經驗,冀能為社會邁向可持續發展出一分力。

公共衞生課程二年級生李橋同學在研究氣候行動課題的過程中,發現海平面上升或乾旱等環境變化會影響人類健康,於是他們設計了一系列關於氣候行動的教育工具,幫助教授或社區工作者向大眾推廣氣候保育的重要性,及每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如何環環相扣。「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將學術、生活經驗和社區參與相互融合。」

城市研究課程三年級生梁庭彰同學參與的項目是研究歐洲如何更環保地使用木材作建築材料。他表示,課程加深了他對建築業的認識,更了解到行業在循環經濟轉型下面對的挑戰。他期望,日後就氣候行動及其他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更多貢獻。

聯合國在2015年通過的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包括消除貧困、解決不同社會需求、遏制氣候變化等,確保全人類可享有和平繁榮生活。

Future17先導計劃於2021–22學年第二學期推出,吸引了四校約120名學生參與,中大則有25名學生和10名導師參加。計劃卓有成效,除了在新學年繼續舉辦,還展望將來可聯繫更多院校和機構,一起貢獻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