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人造肌肉為身體受嚴重損傷、或因醫療狀況而深受困擾的患者帶來新希望。中大湯啟宇教授研發出目前為止最有效的人造肌肉——ExoMuscle,其力量是人類肌肉的兩倍,就像蜘蛛俠電影角色章魚博士的機械觸手,有潛力成為可穿戴外骨骼。ExoMuscle通過獨特接口解讀來自人類肌肉和大腦的信號,傳達至人工肌肉,以執行動作。
你能想象當熱浪來襲時,住在猶如蒸爐般的鐵皮屋裏會有多熱嗎?熱浪席捲全球,高溫紀錄被一次又一次打破。中大的研究團隊利用回收玻璃 — 社區中常被遺忘的資源,作為原料開發出「可規模化輻射製冷塗料」,有望在無需消耗能源下輔助建築物降溫。
Katalin Karikó教授的科研路告訴我們,有一種成功叫永不放棄,堅持能帶來改變世界的力量。曾經歷無數挫敗的Karikó教授,幾十年來堅定不移地研究如何將mRNA用於治療病患,她與Drew Weissman教授攜手鑽研的mRNA技術,為世界帶來新冠肺炎疫苗,拯救了無數生命。除了在研究上力臻完美,她亦時刻希望激發年輕人對科學的熱情,期盼他們走進科學世界。
中大最近新成立的中心揭幕,為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揭開新篇章﹕中大威院生物樣本庫榮獲國際認證,有助帶動香港的生物醫藥發展;何善衡傳染病研究中心則匯聚頂尖研究人員攜手合作,共同對抗傳染病。另外,中大北京中心和上海中心將打造充滿活力的據點,聯動香港與內地深化交流,進一步促進學術、創新和行業協作。
中大傑出學者最近獲頒多個獎項﹕李卓霆教授榮獲2023年IEEE信息理論學會論文獎、秦嶺教授及于君教授膺選為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以及博文訪問講座教授丘成桐教授獲頒2023年邵逸夫數學科學獎。中大亦奠下一個重要里程碑,於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中首次打入全球百大。
外貌如無人機的「同濟飛魚」,其實入水能游、出水能飛!它是一款水空兩棲無人機,無論在空中或水下都能游刃有餘地自主運行。這款由中大陳本美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聯同上海同濟大學研發的新型無人機有望在測量、遙感、搜救等任務帶來新的方法。
處身數碼年代的兒童,「機不離手」 已成他們的日常習慣,導致患近視的風險急升,而一旦患上近視便無法逆轉,日後更可能帶來更多更嚴重的眼疾。最近中大一項新研究為預防兒童近視帶來新曙光,首次證實兒童使用低濃度的阿托品眼藥水,一種常用於紓緩近視的藥物,能夠有效預防近視,防患於未然。
也許你曾患上腸道疾病,如幽門螺旋桿菌或胃酸倒流,當你遭受這些疾病之苦時,有沒有想過為何在全球引發消化性潰瘍的幽門螺旋桿菌,可於你胃中的強酸環境下頑強地生存?除了具風險的入侵性手術,有沒有較安全的方法對抗胃酸倒流?近期兩項中大研究也許能給你一些啟示。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將於2023年6 月21至23日與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協力舉辦THE亞洲大學高峰會,這為期三天的高峰會主題定為「2050年的亞洲大學」,為中大六十周年重點慶祝活動之一。講者來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國內地、香港、日本、南韓、印度、巴基斯坦、中東及大洋洲等著名學府的校長、副校長及主管人員。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將為高峰會揭幕及進行數場演講。
假若一些罕見或末期癌症也能得到治癒,病人便能獲得重生機會。多年來無數癌症患者經歷痛苦的手術、化療和放射治療,仍然無法戰勝病魔,幸而近年出現了嶄新的細胞和基因治療,讓絕望的病人經歷奇蹟般的康復。中大新成立的先進治療產品良好生產規範中心,致力協助研究人員加快臨床試驗,開發革命性的先進治療方法,為救治病人帶來新轉機。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是全港乃至全球最具創新力的大學之一,一直致力推動本港創科發展,發表突破性研究,影響深遠。近日,中大學生及學者在多項全國及國際大賽中包攬大獎,成績斐然。另外,香港中文大學深港創新研究院(福田)於3月舉行了揭牌儀式,在推動深港科技創新合作上邁進一大步。
當問及最討厭的昆蟲,相信不少人會說「曱甴」。這不僅是因為它的外觀令人成厭,也因為它可以引發人類的過敏反應,例如哮喘。所幸的是,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最近成功繪製出全球最全面的美國曱甴基因組圖譜,將有助於日後診斷曱甴過敏。
蜘蛛俠的最強宿敵「毒魔」,是擁有超強變形能力的外星寄生體。它除了在漫畫和電影中出現,還啟發了科學家創造軟體機械人,有望應用於靶向藥物輸送以至微創手術,徹底改變醫療方向的面貌。中大張立教授以「毒魔」為靈感,研發出利用鐵磁流體和磁性彈性體的軟體機械人,這些機械人比以往更靈活百變,能於人體內執行不同的醫療任務。
不少人喜歡透過攝影捕捉醉人景色,記下美妙時刻。而攝影在醫學上同樣大派用場,例如拍攝「眼底相」可偵測阿茲海默症。中大醫學院最近便成功研發全球首個人工智能系統,只需分析「眼底相」便能偵測此頑疾。
2023年是中大創校六十周年的重要里程碑,中大擁有八個學院、九個書院和逾二十五萬名校友,已蛻變成一所極具影響力的國際頂尖院校。大學以「甲子連心,任重志遠」為題,舉行隆重的校慶啟動典禮,更獻上璀璨奪目的無人機匯演,點亮山城夜空。一起回顧典禮的精彩時刻並率先欣賞活動巡禮!
中大一眾傑出學者在學術與科研上努力不懈,他們力求卓越的精神和成就備受國際肯定,例如一位來自建築學院的教授及其團隊為中國農村兒童設計的圖書館,在被譽為建築界「奧斯卡」的2022年度世界建築節中獲獎。另外,在過去數月,七名來自不同學科的中大學者憑其在專業領域中的傑出研究,獲頒國際及國家榮譽。
過去數年,新冠疫情肆虐,往外旅遊變得遙遙無期。隨著全球許多地方逐步取消入境限制,終於打破這個「悶局」。一眾日光浴愛好者,必定趁著聖誕假期紛紛湧至陽光與海灘的地方旅遊,曬出一身古銅色的膚色。不過要避免皮膚曬傷,防曬霜必不可少,然而坊間含有化學成分的防曬產品不但刺激皮膚,亦會污染環境。有中大學者就研發了一款能阻擋紫外線、質地透薄的物理防曬劑,避免使用有害化學成分,減少對人體或環境造成損害。
子宮頸癌是女性的大敵,每年奪去數十萬條人命。然而,不少婦女因尷尬或不便而拒絕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來自中大生物化學系校友開發了一項無創技術,以革新方法,讓女性在家中以特製衞生巾配合檢測工具,便能輕鬆透過經血識別子宮頸癌風險。
別以為這些外型趣緻的白色小車是玩具車。其實它們大有乾坤,是內設多個人工智能(AI)的智能車,能識別人臉和顏色。AI智能車CUHK-JC iCar(iCar)由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的研究團隊開發,讓學生有機會學習AI的理論。iCar組件簡易,學生可以透過配備的機械工具來組裝和簡單的編程來「駕駛」它,為他們提供邊學邊玩的獨特課堂體驗。
地球上已知的植物高達39萬種,對科學家而言,要研究它們充滿著挑戰。一個有系統的資料庫能為植物鑒定、生態調查和保育工作提供參考依據。中大研究團隊最近建立了全球首個植物標本館存檔及憑證的3D高清植物果實種子公眾資料庫,讓研究人員、教師及學生直接觀看植物果實和種子的3D影像,猶如手持實物。團隊希望資料庫能成為藍本,讓全球植物學專家及標本館建立自己的3D資料庫,及為他們帶來全新的方法去研究植物學。
中大的傑出學者和卓越研究屢獲國際權威性獎項,其中醫學院盧煜明教授憑「無創產前檢測」的革命性技術奪得享譽國際的「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研究」,中大文物館則榮獲國際博物館協會大獎。中大於多個世界大學排名亦躍升至歷史新高,突顯中大在全球高等教育界的影響力和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