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2023年是中大創校六十周年的重要里程碑,中大擁有八個學院、九個書院和逾二十五萬名校友,已蛻變成一所極具影響力的國際頂尖院校。大學以「甲子連心,任重志遠」為題,舉行隆重的校慶啟動典禮,更獻上璀璨奪目的無人機匯演,點亮山城夜空。一起回顧典禮的精彩時刻並率先欣賞活動巡禮!
中大一眾傑出學者在學術與科研上努力不懈,他們力求卓越的精神和成就備受國際肯定,例如一位來自建築學院的教授及其團隊為中國農村兒童設計的圖書館,在被譽為建築界「奧斯卡」的2022年度世界建築節中獲獎。另外,在過去數月,七名來自不同學科的中大學者憑其在專業領域中的傑出研究,獲頒國際及國家榮譽。
中大的傑出學者和卓越研究屢獲國際權威性獎項,其中醫學院盧煜明教授憑「無創產前檢測」的革命性技術奪得享譽國際的「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研究」,中大文物館則榮獲國際博物館協會大獎。中大於多個世界大學排名亦躍升至歷史新高,突顯中大在全球高等教育界的影響力和領先地位。
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關美寶教授在推動應用地理學的多學科研究方面貢獻良多,獲頒該領域最高榮譽「詹姆斯.安德森」應用地理學榮譽勳章。中大醫學院于君教授亦憑胃腸道腫瘤研究的傑出成就,獲中國工程院頒發「光華工程科學獎」,予以表揚。
中大的卓越研究和創新科技在今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囊括多個獎項,成績驕人。最近亦有中大學者憑嶄新的復康科技發明和推動生物醫學工程教育的貢獻,獲頒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榮銜。
因創傷、病變或衰老等而受損的人體組織或器官,可透過再生醫學修復或複製,為病人帶來希望。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多年來在骨骼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研究深耕細作,傑出成就最近獲國際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學會予以肯定,膺選會士FTERM,是首位香港學者獲此殊榮。
量子傳感技術的應用廣泛,例如醫療掃描儀、天氣模式評估,以至地震活動分析等。中大物理系劉仁保教授憑自旋退相干和量子傳感相關研究貢獻,獲頒「激光科學與量子光學蘭姆獎」,並聯同電子工程學系許正德教授,獲光學領域權威國際學術組織推選為最新一屆會士,科研成就備受肯定。
中大學者的研究項目獲研資局多項資助計劃撥款,以開展創新和高質素的跨學科或協作研究。在最新一輪「協作研究金」撥款結果中,中大的成績更是本地資助大學之冠。在研資局其他資助計劃中,中大學者亦獲得可觀資助支持研究。
疫情下,全球院校的實體國際交流計劃受影響。中大因時推出的網上學生交流計劃,讓學生足不出戶仍能體驗國際學術交流,努力成果早前入圍「2021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獎」的獎項,並獲頒「高度讚揚」榮譽。
在過去兩個月,多位中大學者獲頒國際殊榮,表揚他們在所屬研究領域的傑出成就。來自醫學院三位學者成功將無創產前及癌症診斷技術從科研層面應用至臨床診斷,獲世界權威科學期刊《自然生物科技》選為「2020年全球20位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