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蜘蛛俠的最強宿敵「毒魔」,是擁有超強變形能力的外星寄生體。它除了在漫畫和電影中出現,還啟發了科學家創造軟體機械人,有望應用於靶向藥物輸送以至微創手術,徹底改變醫療方向的面貌。中大張立教授以「毒魔」為靈感,研發出利用鐵磁流體和磁性彈性體的軟體機械人,這些機械人比以往更靈活百變,能於人體內執行不同的醫療任務。
別以為這些外型趣緻的白色小車是玩具車。其實它們大有乾坤,是內設多個人工智能(AI)的智能車,能識別人臉和顏色。AI智能車CUHK-JC iCar(iCar)由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的研究團隊開發,讓學生有機會學習AI的理論。iCar組件簡易,學生可以透過配備的機械工具來組裝和簡單的編程來「駕駛」它,為他們提供邊學邊玩的獨特課堂體驗。
膠帶不只可以用來封包裹、牢固包紮受傷手臂的繃帶,在中大工程學院教授的手上,它更可用來製作多功能醫療機械人。教授以紋身貼紙同樣的原理,將磁性顆粒轉印至膠帶上,便能製作出可在磁控下變成不同立體結構的「摺紙」軟體機械人,為醫療及工業領域帶來無限前景。
在美麗的花圃,蜜蜂小隊會團結一致對抗外敵;在迂迴曲折的人體管道中,微型醫療機械人軍隊會運載藥物到病灶對付病魔。中大工程團隊研發一項突破性人工智能技術,成功賦予微型機械人「大腦」,讓它擁有如蜜蜂般的智慧和自動導航能力,靈活改變集群隊形在複雜的人體內遊走,執行任務。
試想想,當你身處非常寒冷的地區,卻沒有電供暖和照明,日子會多麼難受。世界上有不少地區需面對極端低溫天氣,但現時的電池技術難以在這種極端天氣穩定供電。當遇上冬季風暴來襲,更可能造成大規模停電,影響數以百萬人。中大研究團隊正研發一種新技術,有望令電池在低溫下仍能穩定供電。
最近,一條網上爆紅的影片,拍到一種黑色黏液狀、貌似外星生物在地球出現。難道是科幻電影中的毒魔現身,要將人類變成魔獸?實情它是中大工程學院研發的軟體微型機械人,不但不會攻擊人類,更能在人體裡執行各項醫療任務。它的身體柔軟如八爪魚,形象百變,可輕鬆依附或將物件包裹起來,在磁性導航下於狹窄的腸道移動。團隊將進一步測試它的安全性,盼五年內進行人體試驗。
金具有消炎特性,首飾、航空、化學、電子電路板等不同領域都有應用。來自中大工程學院的專家利用金作為內核,開發一款新型金納米顆粒,不含類固醇和維生素D類似物,其自身便能治療銀屑病。小鼠疾病模型實驗顯示,它能順利進入表皮細胞,治療效果與類固醇和維生素D類似物塗抹式藥物相若,但沒有出現脫髮或皺紋增生等副作用。
物聯網是建構智慧城市的關鍵,而傳感器猶如物聯網的眼睛和耳朵,負責收集溫度等物理參數,並轉換成電子信號供系統分析。中大研究人員最近成功設計一款可自行驅動的無線傳感電子貼紙,薄如兩根頭髮寬度,能將手指輕觸薄膜的能量轉化為電磁波信號,為智慧傳感技術帶來革新。團隊更開發一個高功率的摩擦納米發電機,透過收集環境中的機械運動和生物運動等發電。
外科醫生以手術機械人輔助為病人進行微創手術並非新鮮事。而精準度是手術成功與否的關鍵。中大研究團隊最近全球首次利用一種深度學習方法建立人工智能系統,成功提升機械人的手勢辨識能力。新系統不但使機械人有更高的準確度,亦令手術更安全,同時使病人更放心接受機械人執刀的手術。
學拉小提琴對健全人士尚且有難度,更何況是截肢人士。中大研究員為失去左手前臂的阿富設計多功能義肢,讓他能如願踏上表演舞台,參與千人弦樂演出,以動人樂章述說截肢人士對夢想的堅持。
海洋佔全球約七成面積,這個巨大寶庫可以產生無窮無盡的「藍色能源」,是解決人類能源危機的救星,不過礙於技術和成本,海洋能並不易採集。最近,中大研究團隊就研發了一種高效收集海浪能的發電機,為「藍色能源」的發展開拓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