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是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重要引擎。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與國際領先的科研資訊分析公司愛思唯爾(Elsevier)發布了一份重要的報告,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的科研實力迅速崛起;中大表現突出,除了研究產出量不斷增加外,「學科標準化後的論文影響力 」(field weighted citation impact, FWCI)亦位居大灣區大學之首。
分析指出從2018年至2022年期間,大灣區的研究產出量以17.9%的複合年均增長率高速發展,區內的活躍研究人員超過42萬,在五年內幾乎增加了一倍。這些學者專注研究工程、醫學、計算機科學、材料科學、生物化學、物理和化學等關鍵領域,科研成就不斷突破。
中大在大灣區蓬勃的研究生態圈中脫穎而出,在生物醫學和人工智能研究的總產出量佔高達5.3%和5.8%。中大的研究水平亦非常優秀,在區內學術機構中擁有最高的 FWCI,高於一些領先的政府和企業研究機構。該指數是根據某個特定領域的平均引用次數加權平均去衡量研究產出學術影響力的關鍵指標。
報告也突顯了大灣區的研究協作能力。大灣區有約 30.2% 的研究是國際合作,而中大研究則有多達42.9%是與國際機構合著出版,亦有近40%是與大灣區機構合著。這彰顯了中大在研究合作上的實力,並且擔當連接內地與世界的橋樑角色。
中大副校長(研究)岑美霞教授表示,報告展示作為研發樞紐的大灣區增長驚人。要推動大灣區成為世界的創新中心,強大的研究生態圈至為重要。
愛思唯爾大中華區總裁李琳女士亦表示,報告旨在展現大灣區強大的科研影響力、支持大灣區科學界共同在科研創新之路前行,讓科學進步為社會帶來更大福祉。
該報告在中大深圳研究院舉行的「激發新質生產力:香港中文大學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研究貢獻」特別活動上發布。活動還包括華為就產學研合作進行專題演講,以及深圳市人民政府代表與中大初創企業代表在座談會上交流意見。媒體也參觀了中大深圳研究院眾創中心的初創公司,涵蓋農作物改良、醫療機械人和區塊鏈技術等領域。
請按此閱覽中大–愛思唯爾的報告全文(只有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