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文章
:
專題

墨水下的秘密:透過紋身重現古代社會

古代社會的紋身技藝,某程度上比我們現代更為先進。最近,一項由中大領導的研究發現,1,200年前秘魯錢凱文化的人類木乃伊上有極其複雜的紋身圖案,精細之處僅0.1至0.2毫米。研究採用了原本用於研究恐龍化石的鐳射螢光成像技術,揭示了這古代文明精湛的藝術水平。

在文物館新翼品味晚明藝術的流金歲月

在容納逾萬師生的中大校園,未圓湖畔的踏青笑語、百萬藏書間的靜謐身影,與專程造訪文物館的藝術旅人,竟共構出獨特的人文生態系統。這座隱於山林的藝術殿堂,近日迎來蛻變時刻——籌建經年的新翼「羅桂祥閣」正式啟用,加上同步揭幕的「浮世清音——晚明江南藝術與文化」開幕特展,不僅為文物館半世紀征程奠立里程碑,更在中大這座學術熔爐裡,將傳統與現代的碰撞淬鍊為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

來「龍」去脈:追尋龍圖騰演變的歷史足跡

「龍」可謂中華文化最重要的神話動物,惟人們對其起源仍莫衷一是。或謂牠源自上古圖騰崇拜,或謂由鱷魚或蛇等動物合體而成,眾說紛紜,一直令學者們深深著迷。中大文物館舉辦甲辰龍年特別展覽,探索中國古代文物中的龍紋如何反映不同時代的社會文化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