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對抗新冠肺炎疫情將近半年,科學家至今仍在尋找真正有效及安全的藥物,並加緊研發疫苗。面對這場世紀疫症,我們需要一個有良好平衡、具適應力,並且健康的腸道微生態,幫忙對抗這個仍在全球各地奪取無數性命的「無聲敵人」。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團隊最近在全球首次發現,新冠肺炎患者的腸道微生態出現嚴重失衡,「壞」的致病菌數量增加,「好」的益生菌卻明顯減少,增加他們的感染風險;腸道微生態失衡的程度亦影響患者的病情,壞菌越多的病人病情愈嚴重。
基於這項研究結果,中大醫學院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益生菌補充劑配方,可以加入日常膳食中,促進腸道健康。這款基於科學及以嶄新技術研發的獨特益生菌配方,會於不久將來推出。它可以更好地將帶活性的益菌送至腸道,補充人體所缺乏的益生菌。
新型冠狀病毒通常會先攻擊上呼吸道、肺部等呼吸系統,一般人或許以為它與腸道健康沒有直接關係,但事實並非如此。中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陳基湘教授解釋:「腸道內有數以百兆計細菌,組成一個十分複雜的腸道微生態系統,而腸道更猶如人體的另一免疫器官。這些細菌有好有壞,部分好的細菌即益生菌,會調節消化系統兼免疫功能,並在腸道形成一道屏障,防止感染。很多研究已證實健康而平衡的腸道微生態有助身體預防流感或大腸桿菌,因此我們由這個方向入手,探討腸道細菌平衡及新冠病毒的關係。」
在今年2月及3月,團隊採集了15名新冠肺炎患者於住院至出院期間的糞便樣本,當中包括病情輕微以及一度危殆的患者,並與健康人士的糞便樣本作比對。結果發現,所有患者的腸道微生態均嚴重失衡,致病菌比例愈高,患者的新冠肺炎病情愈嚴重。即使病人康復出院,這種腸道微生態失衡的情況仍會持續一段時間。團隊將跟進監察康復者的情況。
團隊之後擴大研究範圍,分析另外逾150名新冠肺炎患者及1,500名健康人士的腸道微生態,以大數據作比對,找出患者腸道特別缺乏的益生菌,並按照計算得出的細菌比例,藉着嶄新技術研發能提高活性益生菌穩定性及數量的補充劑配方,針對患者腸道微生態失衡的問題。
黃秀娟教授說﹕「飲食及生活習慣會改變腸道微生態,西方國家採用的配方對當地人有用,對亞洲人未必同樣有效,而我們的益生菌配方是建基於中國人的腸道微生態數據而配製,相信在我們的社會能發揮作用。」
團隊亦利用嶄新技術,針對坊間益生菌產品的限制作改良,例如改善益生菌在胃酸、高溫和潮濕等環境下的存活率,並延長其壽命,令更多益生菌可以到達腸道。
中大醫學院已就益生菌補充劑配方於中國及美國申請專利,並正與創科及食品公司合作,製作可添加到日常膳食的益生菌補充劑,期望產品能夠在數個月內面世。
中大醫學院院長、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教授表示:「雖然益生菌不能取代藥物,只能當作一種提升免疫力的補充劑,但我們仍希望通過中大的科研技術,提供另一緩解疫情的方案。我們必須找出能增強免疫能力的腸道細菌理想組合,維持腸道微生態的平衡。長遠而言,這有助提高我們對抗細菌及病毒的能力。」 研究團隊正計劃進行更大規模的臨床研究,期望搜集更多科學實證,證明這些產品在預防或治療包括新冠肺炎在內的傳染病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