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膺國際殊榮

歐洲科學院創立於1988年,是全球享負盛名的學術殿堂之一,薈萃科學、藝術等各領域的頂尖學者,包括近90位諾貝爾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校長盧煜明教授及醫學院院長趙偉仁教授近日榮膺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殊榮,表彰他們在醫療科技與臨床醫療的革命性貢獻。

盧煜明教授在1997年發現孕婦的血漿內存有高濃度的胎兒DNA,開創唐氏綜合症的無創產前診斷技術(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先河,令產前診斷更安全精準,至今惠及全球逾100個國家超過一億名孕婦。近年,他將創新技術延伸至癌症檢測,把癌症液體活檢推進至全基因組時代。他與其團隊透過基因與表觀遺傳分析,開發偵測多種癌症的血液測試,並推出作臨床應用。

盧煜明教授在1997年發現孕婦的血漿內存有高濃度的胎兒DNA,開創唐氏綜合症的無創產前診斷技術(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先河,令產前診斷更安全精準,至今惠及全球逾100個國家超過一億名孕婦。近年,他將創新技術延伸至癌症檢測,把癌症液體活檢推進至全基因組時代。他與其團隊透過基因與表觀遺傳分析,開發偵測多種癌症的血液測試,並推出作臨床應用。

盧煜明教授

趙偉仁教授是內鏡及機械人手術領域的先驅。2020年,趙教授完成全球首例機械人大腸內鏡黏膜下剝離術,以微創技術治療早期胃腸癌。趙教授於2004年在香港率先進行內鏡黏膜下剝離,於2010年進行香港首宗經口內鏡食道賁門切開術,並於2011年開創全球首宗機械人胃部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屢創先河。他發表了近400篇論文,並於2013年創立Asian Novel Bio-Imaging & Intervention Group,推動亞太地區外科技術革新及早期腸胃癌診斷的培訓工作。趙教授近期以全球首項利用內鏡機械人進行大腸黏膜下剝離術的臨床研究文章,獲國際著名醫學期刊《Endoscopy》頒發最創新研究論文獎( Most Innovative Paper Award )。 

近年,趙教授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及2023年「卡爾史托斯⸺哈羅德霍普金斯金內鏡獎」,他在中大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的工作持續引領未來外科手術新趨勢,以精準的手術拯救更多生命。

趙偉仁教授

體壇新星閃耀

中大在國際體育賽事亦彰顯輝煌成就。在七月舉行的第32屆夏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中,中大學生姚鈞濤聯同隊友陳顥樺於乒乓球男子雙打項目摘金,為香港奪得首面來自乒乓球項目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金牌。此外,中大學生麥世霆以2分10秒53的佳績勇奪男子200米蛙泳銀牌,成為香港首位登上該賽事頒獎台的男泳手。現為香港男子200米蛙泳紀錄保持者的麥世霆更再接再厲,在50米、100米及200米蛙泳項目連破四項香港紀錄,展現非凡實力。他們的傑出表現,彰顯中大培育世界級人才的卓越能力。

姚鈞濤(左二)及麥世霆(右)現為中大教育學士(健康與體育運動科學)課程的學生。

大學排名再創新高

中大的全球大學排名節節上升。在2026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中大躍升至第32位,較去年上升四位,創下歷史最佳成績,在超過1500所全球院校中名列前茅。這彰顯中大對學術成就、科研創新及全球影響力的不懈追求,鞏固其作為知識燈塔與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