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微生態是醫學界近年急速發展的領域。人體腸道裏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不但和腸胃病有密切關係,還與多種健康問題包括肥胖、過敏、抑鬱症、自閉症和癌症等息息相關。中大腸胃肝臟科專家陳家亮教授及黃秀娟教授深信,腸道微生態是醫學研究未來最重要的領域,過去十年帶領跨學科團隊,在腸道微生態研究上屢作突破,並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創新的無創診斷工具和療法。
全球首個微生態免疫配方
2020年6月,當新冠肺炎在全球散播已六個月,疫苗尚未面世,中大醫學院公布一項新發現:新冠患者腸道微生態出現了失衡狀況,而醫學院新研發的微生態配方(SIM01),可增強免疫力對抗病毒。
中大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主任黃秀娟表示:「疫情初期,所有病人都須送院治療,而我在威爾斯親王醫院裏,目睹有新冠病人病得很重,甚至死亡,同時也有病人沒有病徵。我認為,腸道微生態主宰人體的免疫力,於是着手採集每個病人的糞便樣本,研究腸道微生態如何影響新冠肺炎的感染風險和病情。」
團隊發現,新冠病人腸道中能抑制病毒入侵的益菌數量減少,尤其是病情嚴重者。透過運用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團隊研發了SIM01配方,能顯著提升腸道中益菌的數量,促進康復,提升對抗病毒的抗體水平。
根據團隊的大型臨床雙盲研究,SIM01配方也可以提升免疫力對抗其他呼吸道感染。團隊的研究亦顯示,研究對象服用配方後,對新冠疫苗的不良反應較少。
2020年,黃教授與醫學院院長陳家亮共同創立精進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GenieBiome),將研究成果授權公司生產為微生態產品,改善常見健康問題。SIM01配方同年推出市場,目前亦在國內及東南亞發售。
隨着新冠疫情放緩,團隊已研究SIM01配方對改善長新冠的效用,初步發現配方能減輕疲倦、失眠、集中力下降和呼吸困難等癥狀。
醫學界的新領域
黃教授於2010加入中大。她的研究興趣包括炎症性腸病、大腸癌、腸道微生態及腸道微生物移植。她說:「中大是年輕的大學,也鼓勵創新和創業。在這裏,我可以盡展所長,創造知識,貢獻社會。」
陳教授是國際知名的腸胃肝臟科專家,專攻腸胃潰瘍出血、幽門螺旋菌及腸胃內視鏡檢查。他表示:「人體有兩個基因組:我們自己的基因,和腸道內微生物的基因。我們不可以改造自己的基因,但可以改變微生物群的基因以預防疾病、改善健康,甚至改造自己的命運。」
除了SIM01配方,他們的團隊已研發非入侵性大腸癌風險檢測(M3CRC),並計劃稍後推出自閉症檢測。
亞洲首間微生物移植中心
中大於2018年成立亞洲首間微生物移植及研究中心。微生物群移植技術治療(俗稱糞便移植),是將健康捐贈者的糞便內的微生物群移植到腸道微生態失衡的病人。醫學院至今已成功完成逾五百宗移植,治療患有難辨梭菌感染的病人,該症可引致嚴重腹瀉和便血,甚至死亡。中心正研究移植法在治療肥胖、自閉症及腸易激綜合症等疾病的成效。
醫學院正與香港醫院管理局合作,向所有公立醫院提供微生物群移植臨床服務,醫治復發及難治的難辨梭菌病人。
大灣區的「挪亞方舟」
「終有一天,我們可以提供 藥丸形式的微生態個人化 療法,以治療濕疹、自閉 症和肥胖等常見疾病。」
— 黃秀娟教授
過去五年,中大團隊與華南超過十間醫院合作,向十萬對母子採集腸道微生物樣本。黃教授說:「人生頭三年是保持一生健康的黃金期。若我們能保存腸道中的益菌,往後便有可能免於患上一些慢性病。終有一天,我們能研發新藥丸,針對個人病情,治療濕疹、自閉症和肥胖等常見疾病。」
陳教授說,粵港澳大灣區若能建立區域性的藥物監管及認證中心,審批三地的創新藥物研發,將會對打造香港成為亞太區腸道微生態創新醫藥樞紐有極大推動作用。
中大正向港府提倡在落馬洲河套區建立腸道微生態生物樣本庫。陳教授說:「我們有世界認可的技術和創新發明,已準備就緒。為大灣區八千多萬居民建立現代版的微生物挪亞方舟,是我們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