曱甴惹人討厭,不僅是因為它的外表令人產生恐懼,也因為它會令人出現過敏症狀。香港的暖和氣候、擁擠環境造成的衞生問題,令這塊寶地成為曱甴的最佳棲息地,曱甴過敏機率相對其他地區也較高。

過敏疾病,包括哮喘、過敏性鼻炎和濕疹,影響着香港超過一半人口,而三分之一的兒童有氣管敏感。本地過敏患者中,曱甴是主要致敏原之一,約佔致敏率的45%,僅次於塵蟎。曱甴的唾液、糞便、屍體和身體部位都可以是過敏誘因。

識別出七種新型曱甴致敏原

過往,科學界並沒有曱甴致敏原的完整圖譜,研究人員一直難以開發及提供診斷與治療曱甴過敏的最佳方法。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徐國榮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最近成功繪製出全球最全面的美國曱甴基因組圖譜,並在現有13種已知的曱甴致敏原外,發現七種新型致敏原。自2018年起,中大便聯同來自深圳和泰國的院校,包括泰國瑪希敦大學曱甴過敏國際專家Anchalee Tungtrongchitr教授,合作開展有關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成員包括(左起)生物醫學學院博士後研究員熊慶博士、學院教授徐國榮教授,以及兒科學系梁廷勳教授。

徐教授表示﹕「過去十年已有多個團隊研究過曱甴基因組學,但使用的是較舊的基因測序技術,獲得的基因組資訊十分零碎。直至近期,第三代測序技術面世,我們團隊利用此技術,成功建立了全球最全面的美國曱甴基因組圖譜,讓所有研究人員都可使用和參考。」

徐教授續說﹕「我們是全球首個研究團隊利用基因組測序來預測致敏原。過去二十年,科學界只鑑定出13種曱甴致敏原,但我們這次研究就發現了七種新型致敏原,可見以基因組測序來預測致敏原是一種高效率的方法。」

根據以往研究塵蟎致敏原的經驗,徐教授估計,曱甴致敏原有20至40種,而主要致敏原已被鑑定。

徐教授指,研究小組為全球首個以基因組測序來預測致敏原的團隊。

皮膚點刺測試是常見的過敏診斷方法,即是將小量不同致敏原,用針頭刺進患者皮膚,以觀察患者對哪些致敏原有反應。然而,這種方法並不精確,未必能識別出過敏反應由哪種特定致敏原引發,以致很難提供最佳的治療方法。雖然免疫療法是常用的過敏治療方法,但不少過敏患者對多種曱甴相關蛋白有複雜且不同的過敏反應,令醫護人員很難為每位患者找出確切的致敏原或設計合適的治療方法。

開發 更精準的過敏測試方法

徐教授的團隊現時正專注研究曱甴過敏症的診斷方法,希望日後再進一步研究治療方法。現階段,團隊會開發可以測試特定致敏原的精準過敏測試方法,以取代現有的皮膚點刺測試。

徐教授指﹕「現時用於測試塵蟎過敏的技術是將致敏原置於載玻片上,再從患者血清中分離出抗體,將之與致敏原混合,從而判斷患者對哪些致敏原過敏。如對特定致敏原呈陽性反應,掃描儀的熒光感應系統便會發出訊號顯示。這種方法對精確診斷致敏原很有幫助。」徐教授預計,在建立了全面的美國曱甴基因組圖譜後,上述的測試方法可在兩至三年內應用於曱甴過敏測試上,亦期望十年後可開發出精確的免疫療法。

徐教授解釋﹕「開發免疫療法需時更長,因為需要患者的參與,而且這種療法具有入侵性,必須謹慎採用。我們亦需要大量過敏患者來進行大數據分析,例如了解他們對每一種曱甴致敏原的過敏程度。通過這種方法,我們可以界定這些致敏原相關的臨床症狀,並鑑定出哮喘和鼻炎等過敏症的致敏原。」

另外,是次研究發現,白蟻可能含有與曱甴極度相似的致敏原。由於其發病率較低,目前並非團隊的首要研究對象,但徐教授希望,未來可以進一步研究包括白蟻、貝類在內的其他致敏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