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文章
:

囊胚預測平台為試管受孕添勝算

新生命的誕生為父母帶來喜悅。然而,隨著遲婚遲育現象愈趨普遍,不少夫婦都未能成功受孕。縱使人工受孕如試管嬰兒的技術已十分成熟,但能否揀選高發育潛力胚胎是決定夫婦可否成功誕下麟兒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大團隊最近開發了胚胎發育潛力預測平台,能讓醫生更早地建議合適的胚胎移植方案,提高受孕成功率。

入侵性偵測? 不了! 全球首創以糞便細菌基因偵測大腸癌及瘜肉

大便隱血測試常用於大腸癌篩查,但靈敏度低及無法偵測瘜肉,要得知瘜肉有否復發,只能靠入侵性的大腸鏡檢查。中大醫學院團隊突破現有技術,研發出全球首個高靈敏度、非入侵性,以糞便細菌基因偵測大腸癌的技術,其偵測大腸癌的靈敏度達94%,瘜肉復發偵測亦超過90%。

專題

退役丙肝藥物 有效對抗新冠病毒

曾幾何時,「司美匹韋」是治療丙型肝炎的重要藥物,但隨著醫療進步,近年已被其他藥物取代而被迫「退役」。由中大與港大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最近成功發掘這個退役軍的新用武之地,就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繁殖,令它有望再次披甲上陣,對抗新冠肺炎。

醫療「微型機械人」 遊走人體深處進行治療

1960年代經典科幻電影「神奇旅程」,講述五名醫生被微縮至細胞尺寸進入病人體內,並成功到達腦部進行手術。中大研究團隊最新研發的「生物合成軟體微型機械人」可深入人體腔內細小管道進行健康檢查和治療,這些看似天馬行空的電影情節或可成真。

神「機」妙算流感疫苗成效

中大團隊開發了一套創新的「電腦模擬生物信息演算法」,利用基因數據評估流感疫苗與實際流行病毒株之間的基因錯配,從而預測疫苗功效。新方法提供的實時信息,有助政府在流感季節或開展大規模接種計劃前,選擇合適的疫苗及調配醫療資源。

中大學者成就驕人 榮獲多項國際榮譽

學者對學術和研究的追求,成為推動人類生活和社會進步的重要齒輪。在剛過去數月,中大學者和研究便在多個領域榮獲國際和國家級獎項,科研成果備受肯定。

中大牽頭推動新冠疫苗接種 迎接健康新學年

在疫情下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教育界除了致力爭取卓越研究成果外,亦應肩負責任,關注社會需要。中大一直因應需要採取全面的防疫措施,積極推廣疫苗接種,以對抗新冠肺炎,協助社區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基因測序找出隱蔽流產成因 為準媽媽帶來希望

慣性流產不但令婦女感到沮喪、自我質疑,亦承受不少婚姻和精神壓力,然而只有半數人找到流產發生的原因。現時,一種嶄新的全基因組測序技術ChromoSeq將從基因密碼中解構流產成因,為希望能成為媽媽的婦女重燃希望。

中大學者不斷求新 旨在造福社群

在全球疫症肆虐與經濟不明朗之時,全球高等學府正面臨新挑戰,而中大的學者則仍然一如以往在科研路上努力不懈,希望能以卓越的科研成果,改善人類生活。他們的努力得到多個地區及國際性資助計劃的認可。

鼻紙條採樣令測試更輕鬆準確 適用於不同年齡層

要測試新冠肺炎病毒的其中一種方法是將拭子伸進鼻子和咽喉採樣,不過拭子的長度和採樣的過程或會令兒童感到緊張和害怕。而長者要自行提供深喉唾液樣本,也許會因不熟習操作而感到不知所措。最近有研究團隊提出一種溫和、簡便,速度及準確度能媲美現有測試的鼻紙條採樣方法,讓所有年齡層人士都能輕鬆做測試。

研究成果轉化落地 為大眾健康孕育「希望之花」

科學可以改變人類的未來,影響世界的發展。藉著科學,能讓我們過更美好的生活,又或研製出各種疫苗、藥物和新技術,預防瘟疫的發生、醫治疾病,或促使人類探索各種未知的可能。來自中大的學者,致力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惠及社群,並憑其卓越的科研和知識轉移成果榮獲多項國際認可。

專題

新冠肺炎又現新危機?肝受損中招易病危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長者和長期病患者是高危族,病情較易惡化。最近有一項研究發現,原來患上新冠肺炎後肝功能差的人士,亦是高危族。研究結果顯示,感染新冠肺炎後有肝臟受損問題者病情惡化至需要接受深切治療、以儀器輔助呼吸甚至死亡的風險是其他患者的8倍。為對症下藥,中大醫學院率領亞太專家提出多項針對性的治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