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主題
:

科學

專題

海底地震儀預測火龍甦醒之時

巨浪從海中狂奔而來,無情摧毀生命和財產,這是所有人懼怕的噩夢。惡劣天氣可以預測,但海底火山噴發引致的海嘯往往卻在無預警下發生,塗炭生靈。為此,中大陳衍佐教授開展研究,收集有用數據,望能幫助科學家有效預測海底火山的噴發,避免民眾被災害吞噬。

拒絕微塑料污染︰環保物理防曬劑

過去數年,新冠疫情肆虐,往外旅遊變得遙遙無期。隨著全球許多地方逐步取消入境限制,終於打破這個「悶局」。一眾日光浴愛好者,必定趁著聖誕假期紛紛湧至陽光與海灘的地方旅遊,曬出一身古銅色的膚色。不過要避免皮膚曬傷,防曬霜必不可少,然而坊間含有化學成分的防曬產品不但刺激皮膚,亦會污染環境。有中大學者就研發了一款能阻擋紫外線、質地透薄的物理防曬劑,避免使用有害化學成分,減少對人體或環境造成損害。

熱浪肆虐 席捲全球

今年夏天,全球各地遭逢嚴重熱浪侵襲。它不但威脅人類的健康,更破壞糧食安全和自然生態系統。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變化問題,作為彈丸之地的香港,同樣受火爐般的酷熱天氣影響。來自中大的氣候變化、地球與環境科學及建築學專家分析熱浪造成的影響,並建議合適措施,減低熱浪的威脅。

中大助捕捉全球首張銀河系中心超級黑洞影像

經過五年的努力,國際合作計劃「事件視界望遠鏡」最近公布全球首張銀河系中心「人馬座A*」的影像,證明這個距離地球約2萬6千光年的天體是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兩位來自中大物理系的學者及學生是唯一來自香港的成員,協助研究及計算黑洞附近氣體的運動和氣體流入黑洞的機制,攜手解開黑洞之謎。

全球最大型星系普查 追溯星際演化歷史

茫茫宇宙,浩瀚無垠,讓人不禁窺探它的神秘起源。中大教授參與由國際天文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經過六年研究,成功利用嶄新光纖束技術,建立包含了一萬個宇宙星系的光譜數據庫;最近更成功收集銀河系二萬四千顆恆星光譜,揭開處身光年以外星系形成的神秘面紗。

本世紀末颱風破壞力倍增 登陸時間更長

過去四十年,吹襲太平洋的超強颱風明顯增加,例如颱風「煙花」及「查帕卡」。中大研究團隊分析近年的風暴路徑數據及利用氣候模型推算,若全球氣候持續變暖,本世紀末登陸亞洲的颱風將更強、更持久,整體破壞力或比現時增加一倍,並進一步吹襲內陸地區造成更大破壞。

專題

「軟硬兼備」:智能超構物料的未來

如有一種物料能隨外界環境自由改變軟硬和大小,將它開發成用於工業或保護裝備的智能物料,應用潛力龐大。最近,中大物理系研究團隊便透過獨特的物料網絡結構,觀測到改變物料彈性與拓樸轉變的奧秘,有望製造出這種神話般的超物料。

DeepThaw深入監察消失中的冰雪圈

隨著衛星科技發展成熟,以這種技術研究地球形態對氣候變化的影響,無疑比肉眼更敏銳和快捷,但始終未能做到大範圍地監測因地下凍土層消融而形成的地形變化。中大地球物理學家開發的DeepThaw,結合人工智能技術的自動觀測工具,能分析大量的衛星圖像,以及檢測大範圍內凍土下沉形成的滑塌,讓科學家了解冰雪圈面臨的危機。

專題

以「數」建圖 腦疾病立體現形

數學如何融入生活?有醉心數學的中大年輕學者開發一套數學算法,將深奧的數學理論應用到醫學方面。方法是利用計算擬共形幾何學(CQC)將身體器官如大腦,重建成3D圖像,由系統偵測不尋常的變形位置,幫助醫生分析病情。以往醫生憑肉眼分析醫學圖像,現在數學將以更科學方式帶來精準有效的圖像分析。

疫苗接種和社交距離的抗疫黃金比例

最近中大有研究指出,新冠疫情下群體未達免疫前,如要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應按城市人口的密度和疫苗接種率適當調整。研究團隊更設計了一項與人群移動相關的社交接觸指數(SCI),以量化社交距離措施和疫苗接種結合的影響,彌補防疫措施和病毒傳播之間的差距。

萬能墨水:尖端晶片的新突破

發展高端晶片是半導體產業最主要領域。隨著全球各地對電子產品的需求愈來愈殷切,若能有成本低廉、精簡流程並能減輕對環境負擔的材料沉積技術,製造出應用層面廣泛的高端晶片,將能加快推動高端電子產品的發展。最近一項研究發現,普通的書法墨水或能成為推動尖端科技發展的關鍵工具,有望解決全球對高端晶片的龐大需求。

夜晚也會中暑!慎防熱夜偷襲奪命

烈日下你或會意識到要做好防暑措施,但原來白晝過後,沒有太陽,夜晚也會「熱死人」。香港研究員發現,連續熱夜會損害健康,甚至增加死亡風險,當中女性和長者特別容易受影響,呼籲高密度發展的大都市,改善城市綠化規劃,阻止熱夜無聲偷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