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在多個範疇都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特別是再生醫學、生物醫學、人工智能、機械人及特殊教育等。在今屆「2022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中大科研勇奪17個獎項,於國際舞台大放異彩。另一好消息是工程學院湯啟宇教授最近憑創新復康科技和推動生物醫學工程教育的貢獻,獲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頒發院士榮銜,成就備受肯定。

國際發明展囊括多個獎項

今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於網上展出近800項來自25個國家及地區的發明。中大科研項目合共獲頒4個金獎、10個銀獎及3個銅獎,科研成果獲國際肯定,更展示了中大在推動知識轉移、將研究及創新轉化為具社會效益應用的成果。

獲獎項目中,有4個是中大於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研究中心與其他國際頂尖院校共同開發的研究成果,包括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陳家亮教授黃秀娟教授研發全球首個利用糞便細菌生物標記物作為自閉症的非入侵性檢查工具,另一項目透過專利演算法識別和調節腸道微生物群,協助配對捐贈者和接受微生物群移植;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呂寶儀教授成功製備具生物活性的去細胞幹細胞膜,用於促進組織修復和用作生物人工組織的生物支架;外科學系李崢教授的半自主立體定向大腦活檢機械人系統,可縮短手術時間,提高活檢成功率,減少術中腦出血等併發症。

另有10個項目在大學支持下,由中大學者創立初創企業將研究成果商品化,包括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陳蔚天教授的發明,透過追蹤疾病的生物特徵,以無創技術診斷早期疾病,例如早期肝纖維化;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陳世祈教授研發的超快速振動刀片切片機,針對難以進行精確切片的各種超軟組織、新鮮組織和固定的整個器官,實現高精度切片;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秦嶺教授研發用於預防和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及相關退化性疾病的新型治療裝置;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劉達銘教授及其團隊開發的高樓外牆檢測線控機械人及CU-Brick線控砌磚機械人系統,以及由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許建坤教授研發,一種含有鎂和維生素C,可促進關節軟骨再生的複合配方等。

教育心理學系蘇詠芝教授的「機哥伴小星®」亦為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得獎項目,透過成立社會企業為有特殊教育需要之兒童提供支援。項目最近更於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舉辦的2021年度「卓越實踐在社福獎勵計劃」勇奪卓越社會服務獎及3個服務模式獎(創新意念、服務使用者參與、實證為本類別)。

(中大於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的得獎研究項目)

復康科技成果獲國際認可

除上述中大學者在各個領域的創新發明外,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湯啟宇教授開發的復康機械手「希望之手」同樣將科研轉化應用於社會,協助中風患者透過機械技術重新學習手部動作,進行復康訓練。

湯啟宇教授

最近,他更憑此發明以及推動成立全港首個生物醫學工程學系作出的重大貢獻,獲選為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2022年院士(AIMBE College of Fellows)。在153位新任學會成員中,湯教授是今屆唯一來自香港院校的學者。

多年來,湯教授在科研和教育方面成就非凡。繼2012年研發復康機械手「希望之手」後,團隊更引進3D打印技術,開發以矽膠為材料的軟體機械手,進一步加快提升中風人士的復康進度。湯教授為中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的創系系主任,帶領學系為生物醫學工程界別培育出數以百計專才,構思創新方案解決人類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