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文章
:
從無創產檢到早期癌症檢測

從無創產檢到早期癌症檢測

化學病理學講座教授盧煜明常被譽為「無創產前檢測之父」,以無創性胎兒染色體異檢測(NIPT)為胎兒檢測唐氏綜合症,一直與中大醫學院科研團隊以專業精神貢獻及守護香港的醫療系統。此項革新了全球產前檢測的技術廣受認同;去年,盧教授獲頒有「美國最高榮譽生物醫學科學獎」之稱的「拉斯克獎」,成就斐然。這個臨床突破也為多種癌症的早期檢測奠下基礎,改變世界各地患者的命運。

改善肺癌的醫治模式

改善肺癌的醫治模式

莫樹錦教授多年來着力研究肺癌,如今已成為世界領先的腫瘤學家。他在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抑製劑方面的工作,標誌着免疫療法的重要里程碑。他研發的標靶及免疫治療方案,大幅延長病人的存活期。這些開創性治療方案現已成為國際標準療法,為全球肺癌病人帶來曙光。2020年,世界數一數二的互聯網腫瘤學平台OncLive為表揚他研究和臨床應用上的突破,向他冠以‭‬「腫瘤學巨人」的稱號。

追蹤消化疾病的癌症標誌物

追蹤消化疾病的癌症標誌物

胃癌、大腸癌及肝癌是全球常見惡疾,更是主要「殺手」。‭‬中大的腸胃肝臟科研究團隊,結合跨學科專長,革新了早期偵測這些癌症和脂肪肝的方法,讓病人得以及早接受治療,救治了無數生命。‭ ‬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長、消化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于君教授,多年來鍥而不捨追蹤各癌症的標誌物,已將研究成果轉化在臨床應用上,‭‬惠及全中國及東南亞。‭ ‬‬‬‬‬‬‬‬‬‬‬‬‬‬‬‬‬‬‬‬‬‬‬‬‬‬‬‬‬‬‬‬‬

癌症殺手

傳統切除肺轉移腫瘤的方法往往困難重重,不但為病人帶來痛楚及創傷,亦有很多潛在風險。然而,新技術將帶來革命性改變——透過操控機械人系統將支氣管鏡驅動到肺部的目標位置,以微波能量準確及有效地破壞病變組織。新技術是無創手術,不會為病人帶來痛楚。相關技術在早期試驗階段已取得出色成果,成功治理多宗癌症晚期肺轉移個案。

中大先進治療產品良好生產規範中心 為癌症病人重燃希望

假若一些罕見或末期癌症也能得到治癒,病人便能獲得重生機會。多年來無數癌症患者經歷痛苦的手術、化療和放射治療,仍然無法戰勝病魔,幸而近年出現了嶄新的細胞和基因治療,讓絕望的病人經歷奇蹟般的康復。中大新成立的先進治療產品良好生產規範中心,致力協助研究人員加快臨床試驗,開發革命性的先進治療方法,為救治病人帶來新轉機。

特製衞生巾自測子宮頸癌風險

子宮頸癌是女性的大敵,每年奪去數十萬條人命。然而,不少婦女因尷尬或不便而拒絕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來自中大生物化學系校友開發了一項無創技術,以革新方法,讓女性在家中以特製衞生巾配合檢測工具,便能輕鬆透過經血識別子宮頸癌風險。

Non-invasive imaging detects early-stage “silent killer” liver fibrosis

不健康的飲食、缺乏運動和熬夜等壞習慣都可能傷害肝臟。肝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慢性肝病的症狀往往直到它進一步發展為嚴重的纖維化、肝硬化甚至癌症才變得明顯。中大團隊現正研發一種非侵入性的影像技術,望能檢測出與早期肝纖維化相關的生化症狀,增加成功治療的機會。

打破傳統觀念 揪出胃癌致病基因

癌症至今仍然是人類尚未完全戰勝的疾病。人體由無數的細胞構成,而癌細胞則是由正常細胞變異而來。雖然目前醫學界尚未完全掌握癌症的成因及發展過程,但透過深入研究細胞增殖的機制,我們將進一步了解癌症的發生規律以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一種全新的胃癌致病基因,有潛力成為胃癌治療的新標靶。

入侵性偵測? 不了! 全球首創以糞便細菌基因偵測大腸癌及瘜肉

大便隱血測試常用於大腸癌篩查,但靈敏度低及無法偵測瘜肉,要得知瘜肉有否復發,只能靠入侵性的大腸鏡檢查。中大醫學院團隊突破現有技術,研發出全球首個高靈敏度、非入侵性,以糞便細菌基因偵測大腸癌的技術,其偵測大腸癌的靈敏度達94%,瘜肉復發偵測亦超過90%。

嶄新基因編輯技術 為晚期肺癌患者帶來希望

中大一項聯合研究,成功透過全球首個利用人體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作為晚期肺癌治療方案的臨床試驗,證實修改T細胞治療晚期肺癌是安全和可行,為癌症免疫療法開啟新一章。研究員從晚期肺癌患者身上抽取T細胞,經基因編輯後輸回患者體內,以助他們對抗癌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