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在科學園的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將醫學和工程結合。中心與全球首屈一指的學府和具遠見的商業夥伴合作,推動微創和精準的手術機械人技術,並研發價格合理的醫療機械人,以紓緩本港、內地和全球日益增加的醫療壓力。
噴瓜在繁殖時會像小火箭般噴射種子,中大研究團隊受這播種現象啟發而靈機一動:「為何不將它應用於機械人身上呢?」,藉此開發出破天荒的驅動系統,能大幅增加微型機械人的動力輸出,使這些小幫手們具備前所未有的速度及敏捷身手,有望深入人體內部執行各項醫療任務。研究團隊亦為微型機械人引入機器學習算法,大大提升其控制與導航能力。奧妙的自然現象加入微型機械人,正為醫療領域掀起新革命。
中大的最新研究成果,為糖尿病、中風和乙型肝炎患者帶來新希望:一項國際研究揭開糖尿病之謎,有望促進早期干預和改善臨床治療方案;新開發的納米機器人可增強溶栓效果,讓中風患者免受腦部損害;研究發現抗病毒藥物「富馬酸替諾福韋」增加了慢性乙型肝炎老年患者的骨折風險。
中大在全球高等教育和研究範疇領先的地位再次獲肯定!從大學排名的歷史性上升,到國際發明展上屢獲殊榮,中大透過多元化課程和世界頂尖的教學團隊,致力堅守對卓越學術、創新思維和前瞻性研究的承諾。
由微生物組成的菌膜,有機會在人體各個部位產生,繼而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由於它們的外層被基質包裹,因此可抵抗外在威脅。菌膜難以清除,當它們積聚在醫療植入物表面時,要去除它就更加困難。中大團隊最近研發了「磁性水凝膠微機械人」,是抵抗和克服菌膜滋生問題的強大武器。透過磁力控制,機械人可精確地去除菌膜。
也許你曾患上腸道疾病,如幽門螺旋桿菌或胃酸倒流,當你遭受這些疾病之苦時,有沒有想過為何在全球引發消化性潰瘍的幽門螺旋桿菌,可於你胃中的強酸環境下頑強地生存?除了具風險的入侵性手術,有沒有較安全的方法對抗胃酸倒流?近期兩項中大研究也許能給你一些啟示。
蜘蛛俠的最強宿敵「毒魔」,是擁有超強變形能力的外星寄生體。它除了在漫畫和電影中出現,還啟發了科學家創造軟體機械人,有望應用於靶向藥物輸送以至微創手術,徹底改變醫療方向的面貌。中大張立教授以「毒魔」為靈感,研發出利用鐵磁流體和磁性彈性體的軟體機械人,這些機械人比以往更靈活百變,能於人體內執行不同的醫療任務。
在美麗的花圃,蜜蜂小隊會團結一致對抗外敵;在迂迴曲折的人體管道中,微型醫療機械人軍隊會運載藥物到病灶對付病魔。中大工程團隊研發一項突破性人工智能技術,成功賦予微型機械人「大腦」,讓它擁有如蜜蜂般的智慧和自動導航能力,靈活改變集群隊形在複雜的人體內遊走,執行任務。
試想想,當你身處非常寒冷的地區,卻沒有電供暖和照明,日子會多麼難受。世界上有不少地區需面對極端低溫天氣,但現時的電池技術難以在這種極端天氣穩定供電。當遇上冬季風暴來襲,更可能造成大規模停電,影響數以百萬人。中大研究團隊正研發一種新技術,有望令電池在低溫下仍能穩定供電。
最近,一條網上爆紅的影片,拍到一種黑色黏液狀、貌似外星生物在地球出現。難道是科幻電影中的毒魔現身,要將人類變成魔獸?實情它是中大工程學院研發的軟體微型機械人,不但不會攻擊人類,更能在人體裡執行各項醫療任務。它的身體柔軟如八爪魚,形象百變,可輕鬆依附或將物件包裹起來,在磁性導航下於狹窄的腸道移動。團隊將進一步測試它的安全性,盼五年內進行人體試驗。
量子傳感技術的應用廣泛,例如醫療掃描儀、天氣模式評估,以至地震活動分析等。中大物理系劉仁保教授憑自旋退相干和量子傳感相關研究貢獻,獲頒「激光科學與量子光學蘭姆獎」,並聯同電子工程學系許正德教授,獲光學領域權威國際學術組織推選為最新一屆會士,科研成就備受肯定。
金具有消炎特性,首飾、航空、化學、電子電路板等不同領域都有應用。來自中大工程學院的專家利用金作為內核,開發一款新型金納米顆粒,不含類固醇和維生素D類似物,其自身便能治療銀屑病。小鼠疾病模型實驗顯示,它能順利進入表皮細胞,治療效果與類固醇和維生素D類似物塗抹式藥物相若,但沒有出現脫髮或皺紋增生等副作用。
物聯網是建構智慧城市的關鍵,而傳感器猶如物聯網的眼睛和耳朵,負責收集溫度等物理參數,並轉換成電子信號供系統分析。中大研究人員最近成功設計一款可自行驅動的無線傳感電子貼紙,薄如兩根頭髮寬度,能將手指輕觸薄膜的能量轉化為電磁波信號,為智慧傳感技術帶來革新。團隊更開發一個高功率的摩擦納米發電機,透過收集環境中的機械運動和生物運動等發電。
外科醫生以手術機械人輔助為病人進行微創手術並非新鮮事。而精準度是手術成功與否的關鍵。中大研究團隊最近全球首次利用一種深度學習方法建立人工智能系統,成功提升機械人的手勢辨識能力。新系統不但使機械人有更高的準確度,亦令手術更安全,同時使病人更放心接受機械人執刀的手術。
海洋佔全球約七成面積,這個巨大寶庫可以產生無窮無盡的「藍色能源」,是解決人類能源危機的救星,不過礙於技術和成本,海洋能並不易採集。最近,中大研究團隊就研發了一種高效收集海浪能的發電機,為「藍色能源」的發展開拓新路。
硫基液流電池雖然安全、電量輸出功率大、設計靈活,但致命傷是使用壽命短。中大工程學院學者最近設計了一款新型離子選擇性膜,能分隔正負電極,減少活性物質流失,從而延長電池壽命和穩定性,成功打破傳統液流電池的限制,日後有望應用於可再生能源的大型電網儲能裝置。
學者對學術和研究的追求,成為推動人類生活和社會進步的重要齒輪。在剛過去數月,中大學者和研究便在多個領域榮獲國際和國家級獎項,科研成果備受肯定。
在疫情下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教育界除了致力爭取卓越研究成果外,亦應肩負責任,關注社會需要。中大一直因應需要採取全面的防疫措施,積極推廣疫苗接種,以對抗新冠肺炎,協助社區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在全球疫症肆虐與經濟不明朗之時,全球高等學府正面臨新挑戰,而中大的學者則仍然一如以往在科研路上努力不懈,希望能以卓越的科研成果,改善人類生活。他們的努力得到多個地區及國際性資助計劃的認可。
建築師總有著無窮無盡的設計意念,但時常因建築工人的技術、建築時間和成本等因素限制,令很多創意設計落空。中大學者研發的線控機械人,將創新和藝術設計轉化為可實踐的建築方案,為建築設計帶來無限可能性。
穿戴式智能技術可謂邁進新的一頁。太陽能可以為智能手錶提供電力,但若然天色長時間陰暗,其持續發電功能或許成疑。中大最新的研究成果,讓用家只需和平時一樣步行擺動手臂,便可以為自己的智能手錶充電,實現智能手錶永久續航力的效果。